市局緊緊圍繞全市“數字政府”建設整體規劃,運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,聚焦四個重點,加強數據歸集、挖掘和運用,全力打造“大數據支撐、大系統融合、大服務惠民、大監管共治”的智慧市場監管新格局。
一是聚焦數據支撐,打造市場監管數據中心。依托市政務數據大腦建設市場監管數據中心,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唯一識別,通過數據清洗、關聯比對,搭建市場監管主題庫和專題庫,全面歸集市場監管數據資源。以市場監管數據中心為依托,建設市場監管“數字駕駛艙”,全景呈現市場監管整體態勢。建設信用綜合評價與風險預警管理系統,構建“數據挖掘+技術分析+分類建模”的風險智能預警體系,實現市場監管風險“前瞻治理”。截至目前,已匯聚治理數據約1.2億條,同步采集社保、“二標四實”等外部數據3000多萬條。
二是聚焦系統融合,建設一體化應用平臺。依托數字政府的統一支撐能力,對內集成整合各業務線條信息化平臺,并逐步嵌入“互聯網+”監管系統、智慧決策中心的數字駕駛艙、風險預警系統以及智能年報、智能報表、智能短信等應用,實現“一鍵登錄、整體聯動、業務協同”。對外,依托市局外網門戶,搭建公共服務統一入口,面向企業、公眾提供政策宣傳、政企互動、企業自治等服務,實現“進一次門、辦多項事”,提升辦事效率。?
三是聚焦服務便民,再造涉企審批服務模式。積極推動市“一照通行”系統建設,聯通企業開辦“一網通辦”系統,將首批40項多業態經營涉及的多項許可事項與營業執照一次申請、并聯審批,實現多個證照“一次申辦”、多張表格“一表申請”、多頭審批“一鍵分辦”、多種結果“一碼展示”,打通企業“準入”“準營”服務鏈條。市“一照通行”系統自2021年12月上線以來,累計受理業務申請764宗,涉及食品經營許可、煙草專賣許可、二類醫療器械備案、公共場所衛生許可、道路普通貨運許可等。
四是聚焦社會共治,打造“互聯網+監管”閉環。借助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手段,融入“雙隨機一公開”、重點監管、信用監管模式,拓展“互聯網+社會共治”體系,實現從報警到預警、可視到可知、人防到技防的轉變。“互聯網+明廚亮灶”系統覆蓋全市1810家學校食堂,并擴展到企業、養老機構、醫院食堂及大中型餐館,累計歸集過程信息300多萬條,推送預警信息17.2萬條。“互聯網+電梯”系統在全市108個小區、2691臺電梯試點應用,實現電梯安全信息共享、維保有效管控、隱患閉環管理和科學應急救援。“互聯網+冷庫”系統建設今年底前將逐步覆蓋至全市3000余家冷庫,確保冷鏈食品來源可查、去向可追,從業人員可管可控,筑牢疫情防控科技“防火墻”。